青春從不需要想起 也永遠不會忘記
我剛剛讀完嚴歌苓的小說《芳華》,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在各大影院上映。雖然還沒有走進影院,去感受那段軍營青蔥朦朧的歲月,我早已被書中鮮活的人物和他們所經歷的殘酷的青春、隱忍的愛情和坎坷的人生所觸動。
《芳華》涵蓋了嚴歌苓的青春與成長期,她在四十余年后回望這段經歷,筆端蘊含了飽滿的情感。青春沖動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,由激情犯下的過錯,由過錯生出的懊悔,還有那個的時代背景,構成了《芳華》對一段歷史、一群人以及潮流 替、境遇變遷的復雜感懷。重新呈現了當時年代里青春的混沌、感性與蒙昧。生命的恣肆與人性的層次以及時代的特征構成了《芳華》繁復的調性,它向讀者打開了多層面的認識路徑。
故事圍繞男兵劉峰因“強摟女兵事件”被處理的一系列情節展開。小說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,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,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。他們才藝不同、性情各異,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。在嚴格的軍紀和單調的訓練中,青春以 姿態綻放芳華。他們身邊的“活雷鋒”劉峰,一個平凡不起眼的人物,卻 終在四位女兵心中留下 深刻的印痕。這是嚴歌苓小說中直接地傾情贊美男主人公的一部作品,飽含了作者代表自己以及同代人對當年的愚昧、淺薄深深地懺悔。小說用 純粹、美麗、殘酷的方式講述了人生中 寶貴的青春年華。
嚴歌苓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和我幾乎是同一個年代的人。在《芳華》中她用狂歡的故事與狂歡的語言,細數了不僅僅是“芳華”這段青春時光, 展現出我們從不曾發掘的內心世界的矛盾。
其實,我們又何嘗不是呢!遙想當年,我們懷揣著青春的夢想來到化工廠,有的甚至剛從學校畢業,就一直在這里工作、學習、談戀愛、結婚、生子。十幾年,二十幾年,三十年,我們的青春都留在這兒,見證了化工廠由小變大、由弱變強,經歷了下崗、破產、重組、重新上崗。我們早已深深融入到其中,不可分離,這就是我們的家,珍惜是我們的選擇,為我們無悔青春的付出, 為我們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。
青春從來都不需要想起,也 不會忘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