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在一起
盡管我們同事之間還習慣的互稱對方小李小張,實質上,我們這個群體已經芳華不在,只是一直沒有新人走進而已,我們已到中年。我們開始喜歡聚會、懷舊,回味曾經的過往,無論是痛苦的還是甜蜜的,那些經歷都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。
二十幾年前我們這里是有名的化工城,滄煉、滄大、滄化三足鼎立,三大作為利稅大戶支撐著全市的經濟繁榮,不僅解決了就業難題,職工的“高薪”收入 是充滿誘惑。正直芬芳年華的我們懷揣著夢想,走出校門,幸運地走進滄化這個大,我們當中,還有很多同齡人甚至放棄了去機關事業單位的名額,選擇了滄化。盡管那時設備陳舊,工作環境雜亂,危機四伏,盡管我們也曾遭遇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的教訓斥責,盡管我們因為 初的難以適應夜班,經常打瞌睡被罰款,但我們的心里是熱的,我們執著的表現自己,勤學勤問,在防護裝備的條件下和大家一樣吸著“化工氣”穿梭于樓層閥門之間,試圖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證明自己。一線生活也有很多美好的記憶,小鼓勵經常有,還能享受旅游的福利,那時逛街聚餐,出手大方,非常愜意。曾經有同事充滿自信地調侃,“咱滄化的笤帚疙瘩也照樣能娶上美女,咱滄化?!?。也許是因為日久生情,也許是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,很多雙職工家庭誕生,也著實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生活。
當時的 人士自豪的說“咱們家大業大,就算現在不生產,支付工人的工資到退休都不成問題”。本以為端上的是鐵飯碗,可以高枕無憂了,但在四面楚歌的壓力下,轉了幾十年的機器還是 停了,這個龐大的集體被迫解散,我們不得不接受企業破產的事實。那時的我們需要承擔老小的生活,償還巨額的房貸,還要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,內心五味雜陳。大家開始節衣縮食,硬著頭皮去謀生或者創業,嘗盡酸甜苦辣,終究堅強的走過。老同事相見,仍然親如兄弟姐妹,因為大家曾經在一起。
也許是慣性,也許是幸運,我們至今在崗,但是歲月的積淀,已經讓我們寵辱不驚。雖然企業幾度 名,但是那份對企業的情感,對這個大家庭的眷戀,讓我們一直在堅守。這份工作對于我們不僅僅是一種職業, 是一種事業,這里曾經傾注了我們芬芳的年華,我們仍然憧憬著美好的未來,盼望聚隆化工能夠再次走向輝煌。